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、愛情鳥。屬鸚形目,鸚鵡科,計有9個品種,均產於非洲。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,體重40-50克。喙紅色,眼及蠟膜白色。頭部黑褐色,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。上胸淺綠色,背部和翼為綠色,翼端呈黑色,尾綠色,腳灰色。另有棕頭牡丹鸚鵡,頭部棕褐色,俗稱棕頭牡丹。
牡丹鸚鵡又叫情侶鸚鵡,產于非洲。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。
生活習性:
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,常集大群生活,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,以各種植物種子、水果和槳果為食。在南方,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,遭到當地農民驅趕。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,常被捕捉飼養,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。
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,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。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-8枚,孵化期約19天。孵化過程中,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餵雌鳥,而雌鳥除取食、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,始終堅持孵化。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餵,35-40天方能離巢,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,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。
飼養方法:
牡丹鸚鵡適宜結群飼養,其籠舍面積可依飼養展覽需要適當安排,並需有適宜的露天場地供其運動。春、夏、秋三季,宜有適度的光照。北方冬季應保持在15~22℃。其籠舍可圍以細鉛絲網,或用厚玻璃加以圍隔。家庭中飼養少量(1~5對),可用木箱改裝,一面是裝適宜的金屬網,精心飼養,即能獲得較好的玩賞及繁殖效果。飼養籠舍需墊清潔的細沙,供其採食也有利清潔。籠內設足夠粗度適宜的棲架,有利運動和休息。
人工飼養環境中的牡丹鸚鵡,可飼以多種飼料,如餅乾、麵包、饅頭、米飯、青菜、多種水果等。公園或動物園內大量飼養,可用虎皮鸚鵡混合粒料為主要飼料,同時飼予足量的青菜及水果,即可順利達到繁殖。育雛期間加飼熟玉米粉70%,熟雞蛋28%,骨粉2%的混合濕粉料。有利雛鳥正常成長。多種野生青草及蒲公英等,均為牡丹鸚鵡的理想青綠飼料。
主要食物:
牡丹鸚鵡以各種植物種子、水果和漿果為食。可成對或成群籠養,為避免鸚鵡咬壞籠子,應
採用鐵絲網籠。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,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只。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於5只鸚鵡體積的巢,可用三合板或紙板做,開一個直徑5~8厘米的孔。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,除在籠體的後部裝鳥巢,籠內還要準備棲槓1根,水浴器1個,食、水罐各1個。食物主要以穀子和稗子為主;還要餵些麻籽或蘇子、蔬菜、骨粉、牡蠣粉。牡丹鸚鵡亦稱“ 情侶 ”鸚鵡。屬鸚形目,鸚鵡科,計有9個品種,均產於非洲。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。
採用鐵絲網籠。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,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只。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於5只鸚鵡體積的巢,可用三合板或紙板做,開一個直徑5~8厘米的孔。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,除在籠體的後部裝鳥巢,籠內還要準備棲槓1根,水浴器1個,食、水罐各1個。食物主要以穀子和稗子為主;還要餵些麻籽或蘇子、蔬菜、骨粉、牡蠣粉。牡丹鸚鵡亦稱“ 情侶 ”鸚鵡。屬鸚形目,鸚鵡科,計有9個品種,均產於非洲。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。
雌雄鑑別:
單憑外觀較難區分雌雄,但根據幾個綜合特徵可以鑑別。雄鳥好動,性兇,頭略小,有“背兒頭”,眼圈距頭頂距離較遠,眼不大,骨盆閉合緊,襠骨有尖,用手摸可以感覺到有尖狀突起。雌鳥性溫,頭略大、圓形、頂平,眼圈距頭頂距離較近,眼較大,骨盆較寬,雌鳥體形往往比雄鳥大,5個月以上的雌鳥襠骨之間距離大。文章來源: 寵物百科